勉县都市生活网
《沔县道中悯旱诗》为《沔县武侯祠唐碑》碑阴题诗。由此诗可知,在嘉靖十七年(1538)清明时节,沔县大旱,农民哭泣,工部尚书甘为霖刚好经过沔县,便大发悯怀,求雨作诗。
沔阳书法史话
为民情怀——甘为霖《沔县道中悯旱诗》题刻
◎王 默
甘为霖(?--1547),字公望,富顺(今四川省富顺县)人,明嘉靖二年(1523)进士。明嘉靖间为华州(陕西华县)、澧州(湖南常德)州牧,后任工部郎中,寻升太仆寺少卿、工部左侍郎,嘉靖十八年(1539)至二十五年(1546)为工部尚书,加少保兼太子太保。
甘为霖多次经栈道、过沔县,多有诗作。目前所见,他在汉中留有四首诗,三处书法遗迹。
诗一是《寓马道》:
雨晴未定发晨朝,午入关亭野日骄。
水界道中分碧树,云飞仙顶接青霄。
千林霁色灌迎盖,万壑泉声送远桥。
拥榻还乡慵就枕,谁当缥缈一吹箫。
此诗原在张良庙存有诗碑,今毁。
诗二是《黄沙驿》:
关塞西来日未斜,绿杨红杏映黄沙。
野蔬鲜伴鸡鬃菌,活水香烹雀舌茶。
云外山川殊近蜀,眼前泉石宛如家。
翻思十载经尘上,何幸会逢境独佳。
此诗无具体写作时间,但此诗说明,明朝时的黄沙驿,很多人饮用的是雀舌茶。
诗三是《谒沔县武侯墓》诗一首:
每读先生传,颦眉发咏叹。
间关惟一将,朝夕未多餐。
鱼水君心契,犊虎交道难。
弗能回汉业,而岂在曹瞒。
此诗刻在勉县武侯祠《大明敕修汉丞相诸葛忠武侯墓碑》碑阴文后,款识“附甘为霖五律一首,正德九年岁次甲戌九月十五日建”。
(明甘为霖《沔县道中悯旱诗》原刻)
诗四是《沔县道中悯旱一首》:
汉沔悭春雨,焚香在在求。
三农惟有泣,二麦似无收。
龙蛰已为异,鸠呼更可羞。
至心如格感,三日倒河流。
此诗刻在《沔县武侯祠唐碑》碑阴,款识“戊戌清明尚书甘为霖题”。
(勉县唐碑碑阴明甘为霖《沔县道中悯旱诗》)
由在沔县武侯祠两诗时间来看,甘为霖至少两次过沔县武侯祠,即正德九年(1514)和嘉靖十七年(1538)。这两首过沔诗,在清道光李复心《忠武侯祠墓志》中皆无记载,或许是诗在碑阴,且字小难察之故。好在其诗碑遗迹尚存,字迹也清晰可辨。
现甘为霖传世书迹较少,仅知四件:一是嘉靖十五年(1536 ),工部尚书甘为霖为增修皇帝家庙和皇陵,到北京怀柔督办采运石料,见景感怀赋诗《旧石叹》,并草书刻碑。其诗碑现保存良好,为怀柔县级文物保护单位。第二件在宁强五丁关,甘为霖于崖壁题刊有“仄经盘云”摩崖。现保存良好。第三件是沔县武侯祠《沔县道中悯旱诗》,刻在《沔县武侯祠唐碑》碑阴。第四件是沔县武侯祠《谒沔县武侯墓》,刻在武侯祠《大明敕修汉丞相诸葛忠武侯墓碑》碑阴。
(明甘为霖《旧石叹》拓片)
《沔县道中悯旱诗》为《沔县武侯祠唐碑》碑阴题诗。此诗大意为:天汉的沔县春雨实在是吝啬,到处都见焚香叩头苦苦求雨。三农只有哭泣,二麦似无收成。龙蛰伏了已经很是异常,雄鸠更是羞愧不再呼妇。老百姓的诚心如能感天动地,请下雨吧能让河水三天倒流。
由此诗可知,在嘉靖十七年(1538)清明时节,沔县大旱,未降春雨,二麦难收,农民哭泣,工部尚书甘为霖刚好经过沔县,便大发悯怀,求雨作诗。
(明甘为霖《沔县道中悯旱诗》拓片)
甘为霖在书法史上并无盛名,其《旧石叹》为草书,《沔县道中悯旱诗》为行书,其草书类似明“三才子”之一徐渭;行书似学明“吴中四大才子”之一文征明,淡雅秀丽,舒展自然,此一路又与稍后的明代大书家董其昌尚淡书风,有一脉相通之处。
(王默临甘为霖《沔县道中悯旱诗》)
专栏作者:王默,本名王亚兵,汉中勉县人,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,中学高级教师。著有《康熙沔县志校注》(2017,三秦出版社)、《苏轼文同和古洋州三十景》(2018,陕西人民出版社)、《唐诸葛忠武侯新庙碑研究》(2019)等。
栏目主持:张鸿雁 栏目编辑:张鸿雁
原创首发作品,如有转载,敬请注明出处与作者,请尊重发布者的劳动,违者必究!
第一次接受赞赏,亲,看着给啊
便民信息
更多推荐阅读